《到站秀》第155弹:Microsoft 微软 Surface Studio 一体式电脑 为创作而生
从发布之初,微软的Surface系列PC产品就与“生产力”三个字联系在了一起,被奉为高效移动办公设备的代表。之后,“生产力”似乎成为Surface系列的天生基因,微软不断优化键盘、触控板和手写笔的体验,让Surface Pro平板电脑的办公效率接近传统笔记本。而后的Surface Book,则可以说是完全超越传统笔记本的存在,彻底模糊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之间的界限。
最初为Surface系列赋予“生产力”称号,首先是基于它们平板电脑的形态而做出的,是因为它的工作效率超越了普通平板电脑;其二则是因为Surface系列的那支手写笔。必须得说,用键盘和用笔记录思考过程,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,后者更清晰、更直接、更利于思考的连续性。而当你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时,很容易被排版工作所干扰,容易被软件既有的模型所限制,以致打断自己跳动的灵感与思维。而使用手写笔来记录,是一种更加自由的思考方式,也许初稿没那么严谨好看,但能保持相对发散的思维。
在Surface Book之后,微软跳出了平板电脑这个范畴,再次拿出了一台让世人惊叹的机器:Surface Studio,定位内容创作人群,如插画师、设计师或视频影音编辑人员,连命名都那么有创作气息(studio意即工作室)。最近什么值得买收到了这台Surface Studio,下面就用到站秀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产品细节。
▼ 鉴于包装盒过于巨大,这次我们略去开箱的环节,直面Surface Studio的真身~
▼ 我们收到的这台Surface Studio是目前的旗舰款,售价35888元,把玩起来让人直呼有钱真好。一块28英寸的超大屏幕,搭配“零重力”铰链,能在严肃一体机与“大号平板”之间切换自如。
▼ 3:2的宽高比可以说是微软Surface系列的家族式设计,此次Surface Studio的分辨率也达到了该系列的最高值:4500 x 3000,192PPI。对于PC产品的使用距离来说,接近200的PPI已经非常细腻,实际使用时也是如此。
▼ 与它的最大竞争对手iMac 5K以及iMac Pro相比,Surface Studio的最大的独特优势无疑是这块触控屏和这个方便的铰链。
▼ 除了作为一台传统的一体机使用,它的“零重力铰链”能够支撑它变换到更大角度,无论是坐姿、站姿都能以非常舒适的角度来使用。
▼ 屏幕转动到极限位置,屏幕的下边缘甚至可以触到桌面,此时配上一个高脚凳,Surface Studio就是一块大号的画板了。
▼ 与很多品牌的一体机相似,Surface Studio为了追求轻薄与散热控制,采用了相近于笔记本的配置方案。英特尔45W的移动版标压CPU搭配NVIDIA的移动版显卡,这样的组合,让Surface Studio成功把内部关键元器件都放入了底座内(没错,CPU、主板、内存、显卡都在那个薄薄的底座里边)。
▼ 底座正面和侧面没有设计任何开口,应该是用整块铝块CNC加工而来的,颜色则保持了微软近几代Surface上充满科技感的银灰色,颜值相当亮眼。
▼ 这个方向看,可以看到Surface Studio上的所有开口,全部集中在背部,包括电源线接口。
▼ 难能可贵的是,Surface Studio此次还使用了内置电源模块的设计,因此电源线就真的只是一根线,在Surface Studio本体之外,没有丝毫累赘。我们在搬动它的时候,就是一手拎着机器,一手拎着电源线,没有沉重的电源适配器,也没有视频转接线。
▼ 比较遗憾的是,发布于2016年、2017年年中上市的Surface Studio没有用上Thunderbolt 3.0雷电接口,微软在这方面一直偏保守,也收到了众多吐槽。实际上,在2017年下半年的更新的Surface Book 2上,微软才用上USB Type C接口,且不支持Thunderbolt 3.0。
从Surface Studio上装备的还是落后于时代的MiniDisplayPort 2,这个接口,让旁边的SD卡槽和3.5mm音频接口“黯然失色”。
▼ 左侧则有4个USB接口和一个RJ-45网口,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。注意看底部黑色的散热口,Surface Studio的所有散热出风口都在底部,大部分时候,这都是一台安静的机器。但在CPU和显卡负载较大时,内部风扇的存在感就增强很多了。
▼ 这个角度看Surface Studio,不得不称赞一下微软的工业设计。从一代Surface到Surface Book再到Surface Studio,微软的硬件产品,无论是外观颜值、轻薄续航还是软件的稳定性,进步之大都是肉眼可以看出来的。
▼ 屏幕左右两侧设计有为Surface Pen手写笔的磁吸区域,手写笔闲置时,可以收纳在此处,以方便下次使用。
▼ 自从购买N-trig手写笔触控技术后,微软一直在Surface系列产品上使用基于N-trig技术的有源压感笔,最新一代Surface Pen的压感达到了4096级,直追Wacom的旗舰级产品。N-trig与Wacom的压感技术各有特点,过去有说法认为N-trig的压感笔更适合书写,因为触点校正优化做得更好;而Wacom的手写笔更适合绘图,延时更短。但随着几年的技术迭代,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,Surface Studio上进行图画创作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。
▼ 顶部有500万像素的前者摄像头,以及红外摄像头,可以用于网络通话和Windows Hello生物识别解锁。Surface Studio的面部识别速度保持了该系列一贯的高速,完全可以用面部识别来代替开机密码或pin码解锁。
▼ Surface Studio的几种形态。
▼ 屏幕右侧下方是Surface Studio唯二的两个实体按键,分别是音量+/-键与电源键,电源键与音量+同时按,可以进行截屏操作,截屏图片会自动保存到Windows的“图片”位置。
▼ 开机,Surface Studio的默认壁纸非常惊艳。笔者尝试了Windows 10自带的其他壁纸,发现除了默认的这张壁纸和纯色背景,没有一张壁纸能够在如此高分辨率的屏幕上达到细腻的观感。可以说,这张壁纸就是为Surface Studio的超高分辨率专制的。
▼ 实拍屏幕效果,数毛级别的细腻度,完全感受不到大屏幕的“果粒”像素点。
▼ Surface Studio自带一套键鼠,即新的Modern键盘和鼠标。按照血统,它们应该是最新一代的Designer系列,但相比上代的Designer鼠标,Modern键鼠匹配了Surface Studio的配色,鼠标背部弧度也略高一些。
▼ 键盘的反弹力度也相当好,但键程偏短,用习惯机械键盘后,一时之间恐怕很难适应这种静音无线薄膜键盘。
▼ 这个弧度,让它的持握感比上代更好,不再有“需要大拇指和小指紧紧夹持”的尴尬手感了。
▼ 请出传说中的神器Surface Dial!
▼ 这是一个两段式设计的圆柱形设备,可以轻轻按下(一般是确认操作),也可以旋转(用于调整数值,如音量、画笔大小。
▼ Surface Dial并没有磁吸能力,它能够在屏幕上相对稳定的操作,主要利用底面材料与屏幕玻璃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。
▼ 实际上Surface Dial并非有什么黑科技连接技术,它使用的还是蓝牙连接。因此,即使Dial没有放在屏幕上,转动它、按下它,同样是能有效操作的。
▼ 在Windows设置里,可以对Surface Dial的默认操作进行自定义。
▼ 目前支持Surface Dial的软件还不算多,除了微软的系统影音图像应用,还有Adobe的部分软件和一些专业的创作软件。下图为使用绘图软件Plumbago时拍摄。
▼ 绘图时,Surface Dial能够方便地调整画笔类型、画笔大小、流量乃至颜色。
▼ 遗憾的是,Adobe的Photoshop和Lightroom目前对Surface Dial的支持还不够友好。比如说LR的各项数值调整,Dial是做不到的。但愿微软将来能够将Surface Dial或授权开放给更多的PC厂商,让这种交互方式在Windows触屏设备中流行起来,也为其带来更广泛的软件支持。
▼ Surface Pen顶部有一个按键,在绘图时,用笔的顶部在屏幕上擦写,起到的是橡皮擦的效果。而单击该按键时,可以唤醒Windows Ink工作区。
▼ 双击,则可以对屏幕进行截图并做笔记做备注。
▼ 长按,则是打开一个便笺,可以用于记录一些福至心灵的瞬间想法。
▼ 最后,可能有部分值友对Surface Studio的实际性能感兴趣,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跑分测试。我们收到的这台机器的配置:i7-6820HQ、32GB内存、2TB固态硬盘,以及GTX 980M移动版显卡。
▼ 最高分辨率,默认的DPI设置是200%,系统应用基本都能正常显示。
▼ 但第三方应用,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字体发虚的问题。
▼ 先数个框框,四核心8线程,i7-6820HQ的频率是2.7GHz - 3.6GHz。
▼ CPU-Z简单跑分,与上两代桌面可超频i7相比。
▼ AIDA64压力测试烤机,CPU能够稳定到3.2GHz左右。
▼ 核心温度则能够最高到100℃左右。
▼ 从最高温度可以看到,Surface Studio的这颗i7-6820HQ的温度墙应该是100℃,因为温度问题,CPU核心没法突破到更高的频率运行。如果散热更加暴力一点,这颗最高频率为3.6GHz的CPU,应该能够在比3.2GHz更高的频率稳定运行。
▼ CrystalDiskMark对2TB硬盘进行测试,未关闭缓存刷新的情况下跑分如下,可以看出这是一块PCIe固态硬盘,但写入速度没有跟上读取速度的级别,略有遗憾。如果没有大量高清视频的处理,这个写入速度已经足够使用。
▼ 最后是3DMARK的跑分,考虑到Surface Studio的高分辨率,先用Time Spy项测试(一般用于4K游戏硬件跑分)。分数比较低,测试画面也非常卡顿,所以全开分辨率玩3A游戏,是想也不要想的。
▼ 然后我们再基于配置(Surface Studio的CPU与显卡,基本持平上代顶级游戏本),进行Sky Diver项跑分(主要用于游戏本测试)。不出所料,在这项跑分中相当出色,但与搭载i7-6820HK和移动版GTX 980的旗舰级游戏本相比,还是有一定差距的。后者典型分值26099分,Surface Studio的分数则是20897。
由此可以看出,虽然Surface Studio并不是游戏级硬件,但在1080P分辨率下应付一些主流游戏还是没问题的,干活累了打开Steam玩一把也未尝不可。同时它还支持Xbox One S手柄蓝牙直连,无需额外的适配器,微软在发布会上特意指出这点,显然也是看到了部分专业人士的游戏需求。
本期《到站秀》微软Surface Studio上手体验到此结束,感谢值友们的耐心阅读。Surface Studio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PC产品之一,即使与后来者iMac Pro相比,配置落后的它也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优点。如果你非常喜欢它的设计与功能,又恰好刚拿到了一大笔年终奖,那么不妨考虑一下啊~~~
关于《到站秀》:
什么值得买(SMZDM.COM)作为引领趋势的消费决策平台,在收到网友投递UGC内容的同时,也经常收到厂商送来的先行体验产品,并会自行采买各种新锐科技产品。不论是出于对产品的极端热爱还是对新技术的浓厚兴趣,都有必要让广大值友们在第一时间看到。而为了和主流媒体有所区别,张大妈这里选择了到站秀的栏目形式,用一种轻量平实的表达方式,在资讯频道给大家带来第一手的直观体验。
有这钱还是会买苹果。
我觉得机械硬盘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整机性能的要求了
win10设备更新很智能啊,磁盘占用率高只针对机械盘吧,机械硬盘的性能的确不行了,太弱了,我的老电脑浦科特m5,普通sata接口固态,便宜货,都顺滑得一点感觉不到,快三年多了吧,从未重装过系统,从win10初始版自动更新到现在,总体感觉更win7没啥差别,反正我是没有设置过,全默认,也没有不识别的老硬件
除了价格和系统 完美到想要 不过被家里领导拒绝了 还是没有美型到可以和包包一比高下的地步 触摸屏来说 系统是渣 不解释
win7就不说了,win10不用设置真心让你崩溃到怀疑人生,设备更新,磁盘占用率高,这都是公开的毛病了
按理苏菲优化会很好结果升级win10什么鬼周年纪念版后苏菲婆4m3版续航不到4小时,跟微软售后扯了一大堆查了电池容量正常无老化,最后改注册表禁掉了Cortana就才安逸回到7h+。谷歌一搜一大堆问同样问题的。苏菲进入休眠待机一天掉电15%,相比mac air2015几乎不掉电。用mac的时候根本就不关机,苏菲待机个一周不到就没电开机了。微软的软硬结合的确比不上苹果
是的,希望专业软件尽快支持
win系统其实也不用设置,只要你不装国产的QQ,360,百度之类的软件就可以了
到手用是优点 但是真的不需要设置吗?只是不需要优化而已 然而好不好用又是另一个问题
到手用是优点 但是真的不需要设置吗?只是不需要优化而已 然而好不好用又是另一个问题
然而没有啥用,wacom两款新的4k分辨率cintiq pro24和32就要上市了,微软这个我想不到什么理由来购买
到手就用确实是优点
作为一个设计师,目前在用cintiq22HD,待购cintiq pro 24,surface studio这种东西,还是留给微软自嗨去吧
windows系统不行而已,这不是新鲜事了
真需要画图的底层设计师没钱也舍不得买,有钱的设计师又不是自己画图.....
除了发烧级游戏玩家,也就设计师和影音剪辑行业能在电脑上花这么多钱了
网上查有的一个猫头鹰一个大象。
所以坚决不能买带风扇的版本,驱动用官网的就好,目前1703觉得很稳定
对 而且studio工作室角度 画图吧它放手边方便 28大屏放屏外很难受的 因为要在中间写写画画 就像写字左手放在旁边扶着一样
可惜特么的看直播风扇呼呼呼的,其他都还好,就这个系统几次装驱动崩了。
系估计用surface的人最多,新sf用了三个月,不关机,没有睡不醒,零故障,系统偶尔小bug,说故障的确定会装系统吗?说故障的是不是都是说讨厌安卓需要设置的,喜欢苹果到手就用的那些人?
那岩那里很久很久之前就看过评测了
好人一生平安
对于Surface的硬件可靠度,表示极度的怀疑,公司有不少SurfaceBook,很多都表示出现了死机的现象...
完全不一样的操控方式,旋转操作也更快捷
楼主不怕自动更新?
好人一生平安
我只想说.........有钱真好~~~~~~~
虽然不是什么设计师,但是天天画图的人表示有个这个玩意比屏幕上选方便太多了